—記新賓滿族自治縣榆樹鄉蔡家村黨總支書記蔡振平
在新賓滿族自治縣榆樹鄉蔡家村,“振平香菇”可謂家喻戶曉,它是近幾年來全村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成果,是“十里八村”貧困戶實現務工脫貧的有力保障,更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共同致富的第一抓手。而將這個品脾一手扶植起來的“領頭雁”正是村黨總支書記蔡振平。
整合資源 闖出一條致富路
蔡振平現年51歲,201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經營木材生意,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蔡振平作為新時代“三向培養”對象,培養階段為“高級”,培養方向是“領軍人物”。
蔡振平2013年任村委會主任,他就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壯大村里的“錢袋子”上。他發現,蔡家村自然條件好、水源豐富、木料充足、交通便捷,具有發展食用菌項目的優勢,這一思路得到了村“兩委”班子的一致認同。經過大半年時間的外出考察學習和前期準備工作,2013年11月,他牽頭成立了“新賓滿族自治縣振平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了12戶社員,又積極爭取榆樹鄉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統一解決了200畝用地和供電用水等問題。合作社先期發展冷棚香菇110棚,很快便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轉型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經過幾年努力,合作社成員已經增加到144戶,成員出資也由原來的200萬元增漲到437萬元,產業規模擴大到200棚,成為了全縣香菇種植的主要示范區之一。蔡振平又趁勢而上,為合作社的香菇注冊了“振平牌”商標,認證了香菇綠色食品標識,取得了食品經營許可證,蔡家村在他的帶領下,掀起了一股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的熱潮,找到了符合實際的經濟發展道路。
借勢而上 集體經濟步正軌
2016年村“兩委”換屆,蔡振平高票當選為村黨組織書記,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鞏固產業發展優勢、壯大集體經濟規模和效益便成為了他的首要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的努力換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同年,蔡家村被上級確定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村,爭取到了財政扶持資金200萬元,有效解決了村集體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經過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充分研究討論,大家一致同意以合作社運營模式,繼續發展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村集體投入了200萬元國家扶持資金,又動員了51戶農戶以99畝土地使用權和資金入股,共同出資229.2萬元,按照村集體占股65.4%、農戶以土地使用權折資占股34.6%的比例,注冊成立了“新賓滿族自治縣富強種植專業合作社”。
為確保集體資產運行規范、管理有序、發展持續,在蔡振平的建議下,村“兩委”還委托專業機構制定了章程,通過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選舉了蔡振平為合作社理事長;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制、會議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各項規章制度,為社員統一印制和配發了股權證;聘用了會計和現金出納員,按要求設置科目和各類賬簿,按月結賬、按季公開財務收支,為集體經濟健康運轉營造了良好環境。
務實舉措 搭好增收“快車道”
作為村黨總支書記,蔡振平的心里并非只裝著經濟發展,“小康路上不能掉隊一人”,他也一直在努力讓鄰里鄉親都搭上集體經濟這個增收致富的“快車道”。為解決貧困戶發展資金短缺問題,他利用50畝地建設了50個香菇大棚,生產全熟料菌棒7萬棒、半熟料菌棒3萬棒、雞菇菌棒4萬棒,并將這些香菇大棚以承包的形式安排給本村貧困戶經營,平均每支菌棒以低于市場價格的3.5元售賣給他們,并承諾承包大棚、購買菌棒的費用可以在銷售香菇成品后交付。為方便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他安排了20戶本村及鄰村貧困戶、17名殘疾人以及60名農村剩余勞動力在香菇基地務工,每年增加務工性收入近百萬元;規定合作社年度受益較少時,首先按當地土地租金價格,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的農戶支付保底分紅款,解決了社員的后顧之憂;多方努力引進了一家香菇收購商,在蔡家村駐點收購,徹底打通了銷售渠道,并無償向社員和非社員提供技術服務,帶動蔡家村、邊外村8戶貧困戶發展香菇生產,帶動周邊村的36戶農戶種植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
強基固本 竭力凝聚黨群心
蔡振平卻始終沒有放松農村各項基礎性工作。在他看來,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作,是縮小版的“五位一體”,要相輔相成,不能有“短板”。因此,自上任村干部第一天起,他就主動扛起責任,及時發現并解決村干部和村民關心的實際問題。蔡家村鄰近河道,每遇汛期河水上漲,道路和村莊安全隱患很大,于是他通過個人資源,每年春天都協調附近鐵礦為村里運送尾礦石,組織村民加固河堤,并延河岸鋪出了一條長750米、寬30米的護村隔離帶,確保全村免受水災。為改善辦公條件和村民活動場所,他積極奔走購買材料,把關工程質量,認真核算支出,協助村黨組織按期完成了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又協調建設了8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動員本村婦女組成了一支文娛隊伍,并取得了鄉廣場舞大賽第二名的好成績。村內巷道因年久失修,村民出行經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猶記在心,多次向上級匯報情況,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在項目安排吃緊的情況下,當年就完成了18000平方米村內巷道硬化工程。農村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工作開展以來,他積極響應,把此項工作當作一項利在當下、惠及子孫的事業,第一時間統一黨員思想,將工作任務落實到黨小組和每名黨員,經常組織開展義務勞動、上門幫扶等黨內活動,提高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密切了黨群關系,村容村貌和村民素質也實現了有利轉變。
聚焦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主業,思路開闊、勇于創新、趁勢而上,并圍繞這一中心開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使原本默默無聞蔡家村變成了如今村強民富的典型。2021年蔡振平再次高票當選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在就職演講的大會上,他這樣講到:“只要村民生活過得好,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新賓縣委組織部 楊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