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人大民僑外委開展調研時指出:聚合力挖潛力增動力 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我省民族地區深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按照省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省人大民僑外委對我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情況開展調研。
調研組強調,各級政府應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推進民族自治縣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進一步聚集縣域經濟發展合力,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潛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形成各自治縣各展所長、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持續推進我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
調研組在一個月時間內,先后深入清原滿族自治縣、岫巖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寬甸滿族自治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本溪滿族自治縣,組織召開人大與政府部門座談會11次、重點企業座談會4次,實地考察自治縣經濟社會發展項目36個,收集整理自治縣反映問題70個、需求建議125條。調研組重點圍繞這些問題和建議對16個省直部門開展書面調研,同13個省直部門座談會商,同時赴黑龍江、吉林兩省民族自治地方學習考察。
調研顯示,我省深入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我省實施辦法,推動我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呈現新態勢。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綠色發展逐步深入,產業基礎穩步鞏固,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同時,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調研組提出意見建議。
調研組建議,以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為根本,做大縣域經濟體量。按照把特色做成規模、使規模成為主導、讓主導變成集群的思路,支持自治縣培育壯大主導產業。以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為基礎,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支持自治縣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三年行動,打造綠色農林產品和有機食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區。積極發展滿、蒙醫藥特色產業。充分挖掘自治縣文旅資源,加快自治縣通景公路提標改造等,建設生態旅居目的地。
調研組建議,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為抓手,提高財政保障能力。以減免項目配套資金為重點,增強政策落實效果。以加強重大項目建設為牽引,夯實項目支撐基礎。對自治縣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綠色低碳等特色產業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幫助自治縣以產業鏈精準招商等方式,引進更多頭部企業和標志性項目。
調研組建議,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為保障,支持拓展發展空間。統籌運用資金補償、水權交易、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多種方式,增強生態補償整體效應。以提升互聯互通能力為關鍵,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擴大干線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等在民族地區的覆蓋面,促進自治縣與周邊大中城市互聯互通。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為依托,促進社會事業進步。對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給予優先支持,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向自治縣傾斜。
?。ㄟ|寧日報 記者趙英明)
【責任編輯:張健】